贵阳学院是由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贵阳市金筑大学于 2004 年合并组建、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校。2009年,由李端棻先生1902年倡导创办的贵阳师范学校并入贵阳学院。学校2010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,2017年接受教育部审核评估,2018年增列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,2019年自主招收硕士研究生。
学校坐落在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,校园规划面积1200亩,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,学校图书馆馆藏中外文纸质图书100余万册,中外文电子书计200余万种,数据库资源52个。
学校设有17个教学院(含1个继续教育学院)、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(哲学、食品科学与工程),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(生物与医药、电子信息、教育学、国际商务和体育学)。现有47个本科招生专业,有全国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,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7个,省级特色专业2个,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建设项目专业5个。
学校面向全国招生,现有普通全日制在校生11000余人,其中包括来自印度、老挝等国的留学生,硕士研究生219人。学校毕业生质量不断提高,服务地方的特色明显。近年来,本科毕业生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高于省内同类本科院校平均值。毕业生在国有企业、机关事业单位、城镇社区和科研设计单位就业占比逐年上升,在贵阳贵安就业人数占全省就业比例60%左右。
学校现有教职工 973人,专任教师736人,其中博士学位人数204人,博士学位专任教师占全体专任教师比例27.72%。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、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、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、省管专家4人、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8人、省优秀青年科技创新人才4人、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18人(其中百层次人才2人)、省级教学名师21人、省普通本科高校“金师”4人、市管专家9人。有省级科技创新团队2个、省级教学团队5个、省社科联“十大创新团队”1个、省“学术先锋号”团队1个。
学校拥有“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”等国家级科技服务平台5个;有教育部国别研究中心1个;有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、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、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个、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、省普通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5个、省普通高校特色重点实验室6个;有省级产学研基地6个;有省级科技创新团队2个、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6个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;有区域内一流建设培育学科2个、区域内一流建设学科(群)2个、省级特色重点学科1个、省级重点学科8个;有国家级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2个、省级大学科技园1个;省级教师发展中心1个、省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1个。
学校与加拿大魁北克大学、泰国加拉信大学、台湾地区国立彰化师范大学、朝阳科技大学等70 余所境外高校达成教育交流与办学合作协议,已经建立起了交换生、语言生和学历生三个层次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。留学生国别已涵盖来自亚洲、美洲、非洲和欧洲的二十余个国家。
依据学校总体办学定位,学校办学总目标定位为:按照“突出实用、服务本地”的办学指导思想,注重特色化、差异化发展,面向贵州省、贵阳贵安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应用型人才,开展应用型科技创新研究,弘扬地方文化传承创新,把贵阳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、比较优势明显的区域高水平应用型大学;办学类型定位为:应用型;办学层次定位为:以本科教育为主,稳步开展研究生教育,适度开展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,构建多层次的教育体系;学科专业定位为:构建以服务贵州省、贵阳贵安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、重点产业为重点的特色优势学科专业群,建设形成以数字科技为主线,以工学、理学、社会学科(经济学、法学、教育学)为主导,艺术学、管理学、人文学科(哲学、文学)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;服务面向定位为:立足贵阳贵安,面向贵州省,辐射西部乃至全国,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资源和智力支撑;人才培养总目标为:围绕“立德树人”的根本任务,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,培养知识、能力、素质协调发展,具有社会责任感、人文情怀和创新创业精神的应用型高素质专门人才。